USB 2.0協議規范(中文版)


原標題:USB 2.0 協議規范(中文版)
USB 2.0協議規范(中文版)概述如下:
一、引言
USB 2.0是一種通用的高速數據傳輸協議,旨在提供各種計算機和外設之間的高效、可靠的數據傳輸方式。該協議由Intel等公司共同開發,并于2000年發布,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數據傳輸需求。
二、協議特點
高速傳輸:USB 2.0的最大傳輸速率為480 Mbps,遠高于USB 1.1的12 Mbps,極大提升了數據傳輸效率。
向下兼容:USB 2.0協議被設計為向下兼容的模式,即USB 2.0接口可以兼容USB 1.1和USB 1.0設備,確保了廣泛的設備支持。
簡單易用:USB 2.0支持熱插拔,用戶可以在不關閉系統的情況下連接或斷開設備,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。
廣泛支持:USB 2.0接口已廣泛應用于各種計算機、移動設備、外設等領域,成為事實上的標準接口。
三、供電模式
USB 2.0支持兩種供電模式:總線供電和自供電。在總線供電模式下,設備最多可以獲得500mA的電流,滿足大多數外設的供電需求。
四、拓撲結構
USB 2.0體系采用分層的星型拓撲來連接所有USB設備,以HOST-ROOT HUB為起點,最多支持7層(Tier),即在一個USB系統中最多可以允許5個USB HUB級聯。一個復合設備(Compound Device)將同時占據兩層或更多的層。
五、設備類型
在USB 2.0協議中,設備分為主機和設備兩種類型。主機是計算機或其他主設備,設備是連接到主機的所有外部設備,如打印機、鍵盤、鼠標等。主機通過發送控制信息來管理連接的設備,設備則按照主機的指令操作。
六、數據傳輸模式
USB 2.0協議定義了三種數據傳輸模式:控制傳輸、批量傳輸和中斷傳輸。控制傳輸用于發送控制命令和接收設備響應,批量傳輸用于大容量數據的傳輸,而中斷傳輸則用于周期性的低延遲數據傳輸。
七、傳輸技術
USB 2.0采用了分組傳輸技術,將數據分成小塊進行傳輸,有效地減少了延遲和數據丟失。此外,USB 2.0還引入了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機制,以確保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和穩定性。
八、電氣規范
USB 2.0采用了一對差分信號線(D+和D-)來傳輸數據,并具有嚴格的電氣規范,以確保設備之間的兼容性和穩定性。
九、應用領域
USB 2.0已廣泛應用于各種計算機和外設之間的數據傳輸,如打印機、掃描儀、數碼相機、手機等。同時,USB 2.0還支持多種設備類型,如存儲設備、音頻設備和視頻設備等,為各種應用場景提供了豐富的選擇。
以上是USB 2.0協議規范(中文版)的簡要概述,希望對您有所幫助。
責任編輯:David
【免責聲明】
1、本文內容、數據、圖表等來源于網絡引用或其他公開資料,版權歸屬原作者、原發表出處。若版權所有方對本文的引用持有異議,請聯系拍明芯城(marketing@iczoom.com),本方將及時處理。
2、本文的引用僅供讀者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目的。
3、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,拍明芯城不對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證。讀者閱讀本文后做出的決定或行為,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獨立判斷做出的,請讀者明確相關結果。
4、如需轉載本方擁有版權的文章,請聯系拍明芯城(marketing@iczoom.com)注明“轉載原因”。未經允許私自轉載拍明芯城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。
拍明芯城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。